一、指南导读


2022年,《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瘤种篇》重磅发布,作为中国首部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填补了国内肿瘤整合诊疗领域的空白。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治水平,推动多学科协作发展,第二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瘤种篇》已于2024年11月重磅发布,基于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融入个性化诊疗策略,力求为肿瘤诊治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指导。

本文就2025版指南结肠癌部分关键更新内容加以梳理。





二、指南框架


图片

向下滑动查看






三、指南更新亮点 


图片

(一)更新外科治疗手术方式

01

图片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对盲肠和升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以及长15~20cm的回肠末段,行回肠与横结肠吻合,建议有经验的中心常规开展CME (全结肠系膜切除)手术。

02

图片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使用腹腔镜、“机器人”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平台完成腹盆腔内各种常规手术操作(切除与重建),经人体自然腔道(直肠、阴道或口腔) 取标本的腹壁无辅助切口手术。术后腹壁无取标本切口,仅存留几处微小戳卡疤痕,表现出极佳的微创效果。具备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并能熟练完成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的手术团队实施该手术是安全的。

(二)更新T4b期结肠癌的术前治疗

T4b期是CC复发的高危因素,建议MDT to HIM 讨论决定治疗方案。首先评估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可以切除,建议直接手术或选择新辅助治疗再行手术切除,术后无论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均推荐辅助化疗。

●  如判断为潜在可切除,建议使用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进行转化治疗,是否增加局部放疗由 MDT to HIM 讨论决定。

●  如判断为根本无法切除,建议姑息治疗以及最佳支持治疗或进入临床试验。

●  如为dMMR/MSI-H型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亦可考虑免疫治疗。

(三)更新结肠癌辅助治疗方案

辅助化疗要求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及主要脏器功能良好,无化疗禁忌的基础疾患或其他并存疾病,一般在术后3~4周开始,不迟于术后 8周。总疗程一般为3~6个月。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在术后辅助化疗决策过程中具有一定价值。

01

图片

Ⅰ期CC,不推荐术后辅助化疗,建议观察和随访。

02

图片

Ⅱ期CC

●  无高危因素,如微卫星状态是MSI-H或dMMR,不推荐术后辅助化疗,建议观察和随访;如微卫星状态是MSS或pMMR,推荐单药5-FU/LV持续静脉输注或口服卡培他滨化疗。

●  有高危因素,推荐CapeOx或FOLFOX方案化疗,基于IDEA研究结果,Cape⁃Ox方案辅助化疗4周期或FOLFOX方案12周期。不能耐受双药化疗的MSS或pMMR者可行单药5-FU/LV持续静脉输注或口服卡培他滨化疗。

03

图片

Ⅲ期CC

术后推荐含奥沙利铂的双药联合化疗6个月,不耐受奥沙利铂者,推荐单药 5- FU/LV 持续静脉输注或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基于IDEA 研究结果,低危Ⅲ期(T1~ 3N1)可予CapeOx方案辅助化疗3个月。

不推荐在辅助化疗中使用以下药物:伊立替康、替吉奥、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和所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临床试验除外。

图片

(四)新增不可切除的结肠癌肝转移内科治疗方案

1. 姑息一线免疫治疗

不论RAS/BRAF基因状态,对MSI-H/dMMR患者均优先推荐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目前也有证据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双免疗法可获益。不适合免疫治疗者,可参考姑息一线治疗。

2. 三线及后线治疗

非分子标志物指导的选择:推荐瑞戈非尼、呋喹替尼、曲氟尿苷替匹嘧啶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多线治疗进展后鼓励参与临床试验。


图片
图片

向下滑动查看


(五)新增中医治疗非药物疗法

01

图片

结肠癌围术期辨证施治

术后可应用针刺疗法帮助止痛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缓解术后并发症。

02

图片

结肠癌辅助治疗期辨证施治

化疗期可应用针刺、艾灸等疗法改善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完成率。





四、编委介绍


(一)主编简介

图片

王锡山  教授

CACA认证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大肠癌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NOSES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二)编委名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