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中印抗癌峰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峰会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印度临床肿瘤整合学会(IASCO)、亚洲肿瘤学会(AOS)、世界整合肿瘤学会(WAIO) 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的观众,全球实时在线观看总数达1500万人次。截至目前,中国抗癌协会已成功举办20场国际抗癌峰会,累计观看人数近3.2亿人次。
本次峰会由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担任主持。峰会讲者汇聚了中印两国肿瘤学领域领导人及知名专家,包括: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会长樊代明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军院士,印度临床血液学整合学会主席、亚太老年肿瘤学会主席Purvish Parikh 教授,博帕尔Silverline医院主任Tarini Prasad Sahoo 教授,海得拉巴AIG医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学与血液学部主任M. Vamshi Krishna 教授。
开幕式上,王瑛副理事长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作开幕致辞。她期待中印两国在在抗癌领域方面建立长期、深入、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奠定坚实基础,为两国乃至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会长樊代明院士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肿瘤整合诊治的发展”。樊院士深入分析了中国当前在肿瘤防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全面回顾了CACA在整合诊治领域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成果,并在峰会上推出《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提出了“防-筛-诊-治-康”的全程管理理念,以及“评-扶-控-护-生”的中国经验, 为构建癌症防控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印度临床血液学整合学会主席、亚太老年肿瘤学会主席Purvish Parikh 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老年肿瘤学”。Purvish Parikh 教授指出,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癌症患者数量显著上升。Purvish Parikh 教授强调了评估对老年癌症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影响,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提高整体治疗的个体化和安全性。

博帕尔Silverline医院主任Tarini Prasad Sahoo 教授分享了“印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交替用药方案”。Tarini Prasad Sahoo 教授指出,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个肿瘤类型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绝大多数患者仍难以获得这类药物。Tarini Prasad Sahoo教授分享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极低剂量的情况下,PD-L1受体的占有率依然可以达到较佳水平,为优化治疗策略、降低药物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军院士阐述了“恶性血液病治疗进展:来自中国的贡献”。黄晓军院士提到在发布的CACA指南中,已明确推荐在特定情况下实施“血液保护”治疗策略,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针对癌症相关骨髓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尤其在恶性血液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能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海得拉巴AIG医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学与血液学部主任M. Vamshi Krishna 教授分享了“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在印度的治疗方案”。M. Vamshi Krishna 教授表示当前是胆道系统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的一个发展时期,尤其在印度,相关研究与临床实践不断取得成果与突破。M. Vamshi Krishna教授介绍了策略制定中地域差异因素的关键作用,并重点分享了印度在术后辅助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专家围绕多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致力于为亚洲乃至全球的抗癌事业开拓新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在交流中,各国专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积极分享了本国的癌症筛查计划、防控策略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此次圆桌讨论充分展现了全球肿瘤防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今后癌症防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行的策略。
本次峰会不仅为中印两国肿瘤学专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为全球抗癌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峰会的圆满落幕,中印双方在抗癌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并携手推进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