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对我国居民造成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癌症始终位于我国男性死因谱首位和女性死亡谱前三位,我国近1/4的男性和1/5的女性死于癌症。我国癌症患者的总费用达3048.8亿元,约占我国总卫生费用的5.8%。

我国癌谱尚处于转型期,且目前呈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及发达国家癌谱特征并存的现状。考虑到我国的人口基数,我国癌症负担将对全球癌症数据和政府卫生保健支出产生较大影响。尽管伴随《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重要政策的发布和落实,我国癌症生存率、部分癌症发病率及居民癌症防治素养等均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亟需对我国癌谱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指导未来癌症防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近日在线发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陈万青教授团队以“Cancer profiles in China and comparisons with the US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the incidence, mortality, survival, staging, and attribution to risk factors”为题的研究性论文。文章从癌症的发布、死亡、生存、分期和归因五个角度,利用现有的权威/全面的高质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详细描述,并将我国癌谱特征与美国进行综合比较,总结我国癌症防控行动近年来取得的成效,探索亟待改进的问题和可行的方向。

1.png

据估测,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约占全球病例的25.1%和30.2%,且近半数新诊断病例/癌症死亡病例为消化系统癌症(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和胰腺癌)。此外,四类癌症的新发病例几乎占全球新诊断病例的一半,分别是食道癌(53.7%)、鼻咽癌(46.8%)、肝癌(45.3%)和胃癌(43.9%)。总体上看,我国男性癌症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且癌症负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图1)

2.png

图1 2020年中国和全球33种癌症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左)和死亡率(右)

除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胰腺癌和卵巢癌外,中国大多数癌症类型的5年相对生存率都有所改善。例如,淋巴瘤、皮肤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等的5年相对生存率绝对增幅达10%以上,几种消化系统癌症(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食道癌)的生存率增幅也超过5%。除胃癌和食道癌外,美国癌症患者的标化5年生存率均高于我国,这可能归因于我国上消化道癌症患者中更高的早期占比。中美两国癌症患者生存率差距最大的为皮肤黑色素瘤、脑癌和淋巴瘤。尽管2004~2014年间美国大多数癌症的生存率改善并不明显,但致死性癌症的生存率大幅增加(如胰腺癌、肺癌和卵巢癌) (图2)。

3.png

图2 2000~2014年,中国和美国18种癌症类型的年龄标准化5年净生存率(%)和相应95%CI

吸烟和低水果摄入是导致中美两国癌症死亡的前五大可改变风险因素。在美国,行为和代谢因素(饮酒和超重等)也具有较高的癌症死亡归因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 fractions, PAF);而在中国,感染相关因素对癌症死亡的归因百分比居各因素前列,且在我国男性和女性中保持一致,如HPV、EB病毒、HHV-8和华支睾吸虫。其他因素对我国癌症死亡PAF存在较大的性别异质性,如男性中吸烟和饮酒的PAF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中二手吸烟、缺乏运动、糖尿病和紫外线辐射的PAF更高(图3)。

4.png

图3 中国20岁及以上居民26种癌症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数(%)

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我国癌症防控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我国癌症所致疾病及经济负担依然沉重,且与美国在癌症防诊治等方面尚存在差异。现阶段,仍需持续强化一级预防措施,推进危险因素控制等政策的颁布及落地,遏制癌症的发生与发展。随着我国癌症筛查项目扩点扩面,还应进一步不断优化筛查策略并提升基层医生专业素质,促进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何思怡为文章第一作者陈万青教授通讯作者。文章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2273721)、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批准号:J200017)及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批准号:SZSM20191101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