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仅仅15%,而作为结直肠癌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农村,由于人口基数大,地理位置偏远,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防癌意识薄弱,为结直肠癌的防控增加了难度,使临床发现农村结直肠癌...

21世经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癌症高发国家,沉重的癌症负担已成为实现全民健康、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

据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布的《21CC中国癌症早筛趋势报告(2021版)》(下称《报告》),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也是癌症高发国,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457万例,死亡超过300万例,随着恶性肿瘤发病数持续上升,我国每年所需的相关医疗费用超过2200亿元。

虽然近10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诊疗能力提升,我国癌症患者五年总体生存率已从30.9%提升到40.5%,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提升中西部地区及基层癌症诊疗能力等,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在“健康中国”目标下,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愈显重要。

癌症精准治疗:快速发展,但面临多个挑战

肿瘤是一系列纷繁复杂多样的异质性疾病,长久以来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传统方法在肿瘤治疗中日益捉襟见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相关研究人员曾分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高通量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蛋白产物和调控网络异常的认识愈加深入,精准治疗也在肿瘤学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精准治疗并非基于常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是基于导致患者疾病的分子异常或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促进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研发靶向药物,从而更加精确地实行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以胃癌为例,2012年8月,抗HER2药物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正式被批准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我国胃癌治疗正式进入分子靶向时代;2021年8月,PD-1免疫治疗药物纳武利尤单抗(O药)联合化疗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等患者,我国胃癌治疗正式开启免疫治疗时代。

再如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任医师金钢曾表示,精准治疗模式在癌症领域的蓬勃发展也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发现胰腺癌的四大驱动突变(KRAS、TP53、CDKN2A、SMAD4)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精准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似乎也出现了明显的局限。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赖少清曾表示,靶向药物不能治疗所有肿瘤,只能针对有靶点分子表达的肿瘤;靶向药物不能彻底治愈癌症,其效果是延长病人生存期。而且靶向药也有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心脏毒性、肺毒性等,说明靶向药针对的靶点分子也可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还不能精准地单独选择癌细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精准治疗有所进展,但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晚期胃癌的基石,胃癌靶向药物研发往往失败多、成功少,因为胃癌是多基因、多步骤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不是单个基因所能决定,只针对某一个基因进行靶向治疗,很难取得明显效果。

早筛重要性凸显,农村如何推广?

癌症治疗寄希望于精准医疗的同时,早筛、早诊或许可以发挥更明显的作用。

上述《报告》显示,早筛、早诊、早治对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如我国发病率第一高的癌症肺癌,Ⅰ期5年生存率为55.5%,而Ⅳ期仅为5.3%,相差10.5倍,发病率第二高的癌症结直肠癌,Ⅰ期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 5 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例如美国一直推广防癌早筛,有研究数据显示,过去30年,美国乳腺癌相关死亡率下降40%,至少50%可归因于乳腺癌筛查,并且筛查对死亡率下降的贡献大于治疗。另外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已经持续20年下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用电子肠镜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

张俊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但进展期尤其是晚期胃癌,在化疗时代一般生存时间只有一年左右,差异巨大,早发现和早干预对胃癌治疗意义重大,越早发现,患者痛苦越少,但现在我国80%-90%的患者发现胃癌已经是进展期,后续治疗很棘手。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早筛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据《报告》分析,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和持续发展,癌症早筛难题有望得到解决,相比于传统的肿瘤检测方法,液体活检技术具有取样方式灵活、无创便捷、可以反复多次取样、依从性高等特点,因此可能在肿瘤筛查、疗效检测、用药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医保水平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都将进一步推动癌症早筛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但是从现状来看,如何快速扩大癌症早筛的覆盖范围,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推广癌症早筛,似乎成为了重要问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于文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早癌筛查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一线城市尚未做到普及甲状腺癌早筛,在农村的普及度更低。

“中国大城市甲状腺癌的治疗水平完全可以媲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在农村,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很低,体检离村民很遥远,如果不自发去医院,部分村民一辈子都不会体检一次,希望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到农村,为村民提供早筛机会。”

另外从结直肠癌来看,结肠镜是普遍应用的筛查“金标准”,但是有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仅仅15%,而作为结直肠癌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农村,由于人口基数大,地理位置偏远,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防癌意识薄弱,为结直肠癌的防控增加了难度,使临床发现农村结直肠癌早期病例少,早诊率低。

上述《报告》也分析称,我国群众整体筛查意识不足,由于癌症筛查相关知识较为专业,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接受时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局限,且医生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和准备向患者传授相关知识。

我国农村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同时受到医疗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于癌症筛查的认识不足,多数发现癌症时已是中晚期。